欢迎访问 美丽乡村调查网!

我省立法保护生长期粮食作物

2022-08-04   来源:安徽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7月29日下午,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安徽省粮食作物生长期保护规定》,规定从“小切口”入手,聚焦粮食作物生长期可能发生的人为毁粮现象,明确除用于青贮的密植小麦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收贮生长期水稻、小麦。

  加强粮食作物生长期保护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近期一些地方出现割青毁粮、铲苗毁田等现象,给粮食生产带来威胁。目前,国家层面尚未出台保障粮食安全综合性专门法律,相关法律法规对生长期粮食作物的保护也均未作出明确规定。通过立法对生长期粮食作物实施保护,惩处破坏粮食生产行为,对推动完善粮食安全法治体系、切实维护粮食生产正常秩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规定明确了粮食作物生长期保护的主管部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粮食作物生长期保护的管理和监督工作,自然资源、发展改革、财政、生态环境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对粮食作物生长期保护实施监督管理。

  关于相关方面粮食作物生长期的保护责任,规定明确农民、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不得违法在耕地上开沟、挖塘、造林,损毁粮食作物,不得违法割青毁粮。工程建设单位应当牢固树立粮食安全意识,做好工程开工建设与粮食生产茬口衔接,最大限度保障耕地种粮收益。

  规定还明确青贮饲料应当以秋玉米等秋季作物为主。确需青贮下一年春夏季大麦、燕麦、黑麦、密植小麦等其他春夏季作物的,应当在当年10月底前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备案。

  (记者 范孝东)


原文链接:http://nync.ah.gov.cn/snzx/zwxxi/5637628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美丽乡村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中农兴业股份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美丽乡村调查网 mlxcdc.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54884号-49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中农兴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