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美丽乡村调查网!

挖掘好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

2022-06-28   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据石榴云/新疆日报报道,一季度,新疆乡村游接待游客同比增加100万人次,增长9%,占全区接待游客的40.26%。

  一季度,新疆的大部分地区田野还未见绿色,根据以往经验判断,乡村旅游处于淡季。2022年接待量之所以增长,主要原因在于挖掘了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近年来,新疆各地围绕特色乡镇、历史文化名村等,打造了“画家村”“摄影村”“作家村”“非遗村”等一批特色旅游村,进一步激发了乡村旅游活力。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发展乡村旅游,挖掘好其文化内涵,不仅能够滋养旅游,更可以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深入推进文化润疆工程,构建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深入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

  文化润疆,就是要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教育引领作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凝聚人心。

  而乡村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活动,有其自身特点。首先,乡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人们不顾乡村的偏远去旅游,很多时候目的就是想了解当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挖掘好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正好迎合了游客的需求,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效果会更好。其次,乡村旅游文化大都具有较强的群众性特征,有助于游客参与体验,比如在一些乡村旅游活动中,游客可体验刺绣技艺、与当地群众一起跳民族舞蹈,增进对各民族文化的了解。以这种方式进行文化交流与传播,非常符合文化润疆工程对“润”的要求,更易于被各族群众接受。

  当前,乡村旅游热度高涨,挖掘好其文化内涵,还可推动文化润疆工程在更广泛人群中深入开展。近年来,新疆依托乡村非遗项目、红色文化、民俗风情等资源优势,打造了一大批乡村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比如于田县托格日尕孜乡托格日尕孜村,依托库尔班·吐鲁木“骑着毛驴上北京”的故事发展红色旅游,让无数人接受了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精神洗礼;墨玉县普恰克其镇布达村,依托桑皮纸这个“非遗”文化,建起了桑皮纸产业园,通过桑皮纸制作给游客带来新鲜体验;木垒哈萨克自治县英格堡乡月亮地村,深入挖掘传统农耕文化,成为网红打卡地,唤醒了人们共同的文化记忆……一个个文化特色鲜明的乡村,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养料,让各族群众在交往交流交融中相互了解、相互欣赏、相互促进,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

  最是文化润人心。在乡村旅游正成为新的消费热点的当下,我们要把乡村旅游作为文化润疆工程的重要资源进行挖掘,推动文化润疆工程深入开展,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各族群众心灵深处,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文化基础和精神基因。

  


原文链接:http://nynct.xinjiang.gov.cn/nynct/xjncr/202204/7c799ed8501542e48a3ac49177d797fa.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美丽乡村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中农兴业股份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美丽乡村调查网 mlxcdc.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54884号-49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中农兴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