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鸡泽实验站首次实现“数九”时节收割小麦
2024-02-29 来源:福建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前两天刚下过雪,大田里的冬小麦还在越冬期,我们实验站里的小麦已经成熟。”24日,位于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的中国农业大学鸡泽实验站里,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讲师张玉峰指着一盆盆成熟的小麦笑道。
据张玉峰介绍,这批逾100份的小麦种质资源于2023年11月种植,利用智能人工气候室调节温度、光照等条件,经过拔节期、扬花期、灌浆期,于近日完成整个生育期。目前正值“数九”里的“八九”,这是该实验站首次实现“数九”时节收割小麦。
“对于小麦而言,此前我们采取的传统小麦育种方法,从父本、母本材料筛选后杂交,至少要经过6代繁育,使遗传基因稳定下来才能进行审定试验,一个新的小麦品种培育周期长达七八年。”张玉峰说,这是该站智能人工气候室建成以来的首次冬季育种,一年可繁育两代,大幅缩短了小麦育种周期。
鸡泽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田平增称,该批小麦的成熟实现了把自然的被动育种变成人为的主动育种过程,降低了良种繁育成本,提高了育种效率。接下来,将在今春进行大田试验种植,与大田正常种植的小麦一起收获,从而达到加代的目的。
邯郸市鸡泽县历史悠久,可追溯至春秋时期,史载“井丘联比,可以盈泽”,属于农耕文化积淀深厚的春秋故地。
0" class="yp"style="display: none;">
附件下载:
原文链接:http://nynct.fujian.gov.cn/xxgk/gzdt/xxkd/202402/t20240227_6405790.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