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美丽乡村调查网!

2023年重庆玉米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12.06万亩

2024-02-22   来源:农业农村部网站  作者:佚名

  

  日前,记者从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获悉,以该院为依托单位,联合重庆市内科研、高校、企业等领域12家单位组建而成的重庆市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针对当地立体特殊生态气候,狠抓玉米资源改良、新品种及新技术创新,开展科技服务,大面积示范推广,取得显著成效。2023年,玉米新品种、新技术累计示范推广12.06万亩,实现社会经济效益2.16亿元,新增产值8000万元。

  重庆市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柯剑鸿介绍,团队狠抓种质资源创新和品种选育,广泛引进和收集籽粒玉米、鲜食玉米、青贮玉米种质资源659份,进行精准鉴定、评价和遗传改良,开展了玉米低穗位基因定位研究、玉米采后耐贮性的关键基因研究、玉米自交系耐阴性研究及配合力研究等,发掘优异基因种质,筛选出对叶斑病、纹枯病、穗腐病抗性强、性状优良的中间材料190份。创制渝P368、N17012、SH650等品质优、抗性强、配合力高的优良玉米自交系13个,扩增了玉米种质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经过长期实验探索,重庆市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培育出玉米新品种5个。其中,鲜食玉米新品种“渝甜糯990”被遴选为2023年重庆市玉米主导品种,具有甜糯软香、产量高、综合性状优良、适应性广等突出优点,在北京被评为“最受欢迎鲜食玉米”。

  良种还需配良法。团队狠抓配套技术集成创新,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目前,研究形成地方企业标准“鲜食玉米-鲜食大豆带状套作种植技术规程”,集成了玉米新品种“陵1808”本地化制种技术,申报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混合青贮技术规程;“玉米-大豆-绿肥周年高效种植技术”和“玉米草地贪夜蛾减药增效化学防控技术”等被列为重庆市2023年农业主推技术。

  针对重庆玉米生产中主要害虫玉米螟和草地贪夜蛾,重庆市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开展了玉米螟和草地贪夜蛾发生规律、预警和防治研究,探索形成了玉米螟、草地贪夜蛾的防控关键技术。此外,为延伸玉米加工产业链,团队还开展了玉米淀粉改性方法、鲜食玉米真空保鲜加工、秸秆青饲青贮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探索,开发改性玉米淀粉、玉米产品等。

  “在丰都、酉阳、开州等区县建立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片3个,推广5.06万亩,产量比对照模式增产10%以上。在九龙坡、石柱、渝北等区县建立玉米新品种相对集中示范片5个,推广鲜食糯玉米、籽粒玉米等优良玉米品种7万亩。”柯剑鸿介绍,团队积极开展玉米优良品种及新技术核心示范展示,引进“渝甜糯990”等鲜食玉米品种28个、籽粒玉米15个、青贮玉米12个,在九龙坡、丰都、酉阳、开州等7个区县进行示范种植,筛选出高产、优质、抗病等品种7个。

  接下来,重庆市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围绕玉米全产业链,以粮食安全、种业振兴、提质增效为核心,针对重庆立体生态环境,重点开展品种创制、技术创新、合理布局、精简栽培、高值加工等工作,进行科技研发、试验示范、推广应用。将引进、收集玉米种质资源200-300份,创制优良玉米自交系1-2个,培育玉米新品种1-2个。同时,开展南北及本土化繁殖制种关键技术研究,新品种配套技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山地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研究,形成配套技术1-2套,建立玉米新品种、新技术科技示范展示基地2个,建立核心示范片5个、面积共1000亩,辐射带动大面积推广10万亩以上。



附件:

  


原文链接:http://www.moa.gov.cn/xw/qg/202402/t20240208_6448550.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美丽乡村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中农兴业股份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美丽乡村调查网 mlxcdc.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54884号-49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中农兴业股份有限公司